瑞昌山药历史悠久,据明代隆庆年间的《瑞昌县志》就有记载。据民间流传,瑞昌山药早在唐朝就成为了朝廷的贡品。相传,唐明皇为给杨贵妃美容,健身丰乳,搜觅天下灵丹妙药、山珍海味。时浔阳赤乌场的地方官速选送数箱,写明烹调之法,报呈进贡。食之,肤色白里透红,容光青春焕发,精力充沛旺盛,龙心大悦,对瑞昌山药赞不绝口,赐其雅号“南参”。从此瑞昌山药便列为皇家贡品,享誉皇家,名扬天下,成为当地的传统名优特产。
瑞昌山药块茎长棒形,表皮淡黄或浅棕黄色,长25-60�M,粗3-7�M,上部毛孔多,须根密,一般长5-7�M,多呈水平方向生长,中下部表皮光滑,毛孔较稀,须根少而短,毛孔下陷。颈部灰棕色,长约8.5-12.8�M,粗0.8-1.5�M,密生棕褐色细根。肉质洁白,组织细密,粘液多,烹调时久煮不糊。无明显缺陷、机械损伤、斑痕、萎缩、腐烂、异味和病虫害等。
瑞昌山药其块茎含淀粉16%、蛋白质2.7%、脂肪0.2%、碳水化合物14%、Vc5�J/100g、皂甙50ug/100g,以及消化酶、胆碱、碘质、钙质和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。
瑞昌山药产于瑞昌市辖区内21个乡镇场,位于海拔60-600米之间,紧靠北回归线,产地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5.38度,北纬29.4度。生产地域主要分布在瑞昌市行政区域内,全市各乡镇场均有种植,其中主要集中在南阳、高丰、桂林、横立山、白杨、洪下、夏畈等乡镇。保护面积20000亩。年产量2万吨。